发布日期:2024-08-02 14:08 点击次数:165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环太湖流域如何打造绿色生态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5月24日下午,以“打造绿色生态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观摩交流会,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塞科学谷举行。上海交通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徐迪旻告诉第一财经,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生态圈的建设,“尤其是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绿色生态圈,这是重中之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孙伟则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因地制宜。太湖流域是长三角生态优势最为富集的地区,又叠加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明显的优势。
环太湖五市2023年GDP达6.2万亿
太湖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支撑。
数据显示,环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五大城市,土地面积合计约为2.74万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上述环太湖五市的总人口共3485万。五市GDP总量已从2012年的2.8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6.2万亿元,城市人口密度和GDP,远超全国平均值。
这些城市因太湖而兴,生态与经济紧密相连。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环太湖五市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城市发展全过程,协同推进太湖湾(圈)的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志亮说,“苏州的绿色建筑、无锡的智能环保、常州的循环经济、湖州的绿色金融、嘉兴的生态农业,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
目前,环太湖流域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方面,太湖水质持续改善,蓝藻暴发次数显著减少,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上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基于多年发展,环太湖五市有着较强的人才和产业基础。“无锡、苏州、湖州、嘉兴,在制造业体系上是比较完备的,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包括钢铁、化工、纺织、印染,为区域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孙伟说,在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说要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如何“先立后破”,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地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而谈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孙志亮认为,“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合力,通过政策激励、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沈开艳此前表示,科技创新能够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由其催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又能承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升级,也为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生机活力。
提升太湖流域城市创新力
当前全球的科技创新有两大趋势,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其核心和关键还是在创新。孙伟认为,长三角城市的数字产业、数字化方面发展得都比较好,但是在产业绿色化方面仍在探索中。
“关于产业绿色化,比如产业发展如何变得低碳、循环,如何围绕着绿色化技术形成一些新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方面还在探索中。”孙伟表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原来的生态创新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应用场景比较窄,不像数字化技术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
在双碳目标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等发展要求下,绿色化转型成为必由之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化和绿色化将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两个并行赛道。
孙伟告诉第一财经,未来需要通过两链融合、两化融合、两业融合,在长三角的整体分工合作下,推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一是两链融合,即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孙伟认为,有的城市创新强,有的城市产业强,因此,大家要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分工。
第二是两化融合。绿色化不仅仅是绿色本身,还需要靠数字赋能,未来智能化趋势下,需要通过绿色化和数字化的融合,来推进长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是两业融合,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相对于体系完备、规模庞大的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弱,孙伟解释称,“现在围绕着绿色转型,比如能源综合管理、碳核查、碳认证和碳足迹管理等,这些环节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还在起步阶段,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基于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环太湖五市已经启动深化产业合作。在产业布局上,苏州与无锡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互补合作,常州与无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深度融合,湖州与嘉兴在绿色金融与生态农业上的资源共享。
孙志亮介绍称,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协同创新平台,环太湖五市在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形成了城市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配套,有效推动了城市的产业集聚和赋能升级。同时,还加强了城市人才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提升整个太湖流域的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孙志亮表示,未来,实现环太湖地区一体化,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协同高效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带动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能和效率,建设高效能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智慧交通、绿色能源、智慧环保等,以支撑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运行,推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成立于2020年11月的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下称“联盟”),由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上海交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长三角发展部等联合发起。2024年以来,联盟立足无锡,放眼长三角,以太湖湾科创带(圈)为重点,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促进更多的跨区域有效联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计亚
邹臻杰
相关阅读 风险扫描 多只合成生物概念股称“不具备产业化条件”,蔚蓝生物七连板后大幅回落合成生物技术的下游应用广泛,涵盖了医疗健康、医美个护、能源工业化学品、农业及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这也正是后续这些概念股无论是否直接相关都呈现上涨态势的原因所在。
05-13 18:02 着力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服务于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我们进行简要的分析。本次会议不仅明确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而且直接指出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增加耐心资本。这一政策导向展现了中国政府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变革中,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风险投资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
05-09 01:21 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石,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经济增长加速恢复的原因是经济活力增强。
05-07 21:47 传统产业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5家主板上市公司带来新思路、新方向本次沪市主板集体业绩说明会的5家上市公司均主要从事资源类业务
04-26 10:48 彭森: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依靠市场化改革,要发挥民营经济主力军作用民营企业家最关注的也是这一条结构化配资,就是我们到底能不能跟国有经济在一个水平线上开展竞争。
04-17 13:1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